1. <object id="vwjen"><nobr id="vwjen"></nobr></object>

      <pre id="vwjen"><small id="vwjen"></small></pre>

      <code id="vwjen"><nobr id="vwjen"><track id="vwjen"></track></nobr></code>
      <del id="vwjen"></del>

      <address id="vwjen"><track id="vwjen"><dfn id="vwjen"></dfn></track></address>
      打卡總書記去過的這座民族博物館,看看藏著什么寶貝?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民族報

             青秀山邊,邕江之畔。4月27日上午,正在廣西南寧考察調研的習近平,來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參觀壯族文化展,觀看三月三“歌圩節”壯族對歌等民族文化活動展示,了解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等情況。今天,中國民族報就帶您一起打卡,總書記去過的廣西民族博物館。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一座以廣西民族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主要收藏、研究和展示了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各類藏品近5萬件(套),內容涵蓋民族服飾、銀器、生產生活用具、宗教信仰、民間工藝、織錦刺繡等。藏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真實地記載了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歷史環境下的生產生活方式,是全面了解、研究各民族生產生活方式演變的重要實物資料。
       
      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銅鼓:
      八桂傳奇——北流云雷紋大銅鼓
       
             總書記參觀的這面大銅鼓,位于博物館【穿越時空的鼓聲】展廳。1955年在廣西北流水涌庵被發現,鼓身高度為67.5厘米。鼓面直徑為165厘米,重達300千克,被譽為“銅鼓之王”。
       
       
             ▲北流云雷紋大銅鼓:鼓面中心是有八道光芒的太陽紋,外圍用突起的同心圓弦紋分成五道暈圈,圈內布滿了單線旋出的云紋和菱形套疊的雷紋,另有蠶絲紋環耳兩對。
       
       
             鼓面上造型各異的紋飾,反映了鑄造銅鼓的民族。當時的經濟狀況、文化面貌等,細品每一面銅鼓的紋飾,仿佛翻閱一部民族歷史的百科全書。
       
       
             迄今,廣西發現了從春秋晚期,到清代末葉各個時期的銅鼓,種類齊全,數量達二千面以上,銅鼓擁有量為世界之最。

             時至今日,銅鼓習俗仍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流行源遠流長的廣西銅鼓文化,凝聚著廣西各族先民的聰明智慧,閃爍著廣西文明歷史的光輝。
       
      五彩八桂,文化共生:
      八桂大地的居住文化
       
             廣西素有“八桂”之稱,山川秀麗、物產豐饒。世代居住著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個民族。
       
       
             從干欄式民居的山地生活,到疍民船居的水上人家,從彝族的打磨秋到田陽壯族的舞獅。從圩鎮貿易到田園炊煙走進【五彩八桂】展廳,一場與遠古先人的對話正式開始。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廣西復雜的地形孕育了眾多風貌各異的傳統村落,各民族受自然地理條件與歷史淵源影響,逐漸發展出干欄式和地居式,兩大類型的民居建筑風格。

      ▲總書記參觀的干欄式建筑復原模型
       
             廣西的村落、圩鎮和城市,處處蘊含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智慧。
       
       
      ▲“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干欄建筑由古人搭建在樹上的巢居演變而來,底層架空,上邊住人,可防潮濕、防瘴氣。無需地基,工匠將榫卯結構和杠桿原理運用好,便牢不可摧。
       
             在實施鄉村振興、建設壯美廣西的新時代,廣西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走,傳承、創新、綠色、生態的發展道路。持續推進名城、古鎮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弘揚傳統文化、彰顯地域特色、守護歷史根脈。
       
      中國四大名錦之一廣西民族文化瑰寶——壯錦
       
             作為廣西民族文化瑰寶,壯錦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展現出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走進【霓裳羽衣】展廳,這里聚集了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華美服飾,這些服飾凝聚了這些民族的聰明才智記錄了民族生活的點點滴滴,是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的燦爛文化。
       
       
             中國“四大名錦”之中,壯錦是唯一的少數民族織錦、紡線、染色、漿線、卷紗……織錦技藝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厚實耐用,壯錦常用做被面、衣裙、背包、臺布等在傳統壯族婚嫁中是必需品。
       
       
             ▲竹籠織錦機:機架中部和上部有兩個杠桿結構,分別用來提拉地綜和懸掛、提拉編結有花本的竹籠。一般用來織制壯錦等提花織物,早在宋代即已存在。
       
             從傳統手工藝走向現代紡織藝術,壯錦技藝不斷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動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婦女增收致富。
       
       
             廣西12個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或簡單莊重,或典雅華麗,或反映民族歷史,或表現民族身份印染、刺繡、織錦工藝爭奇斗艷,共同織就五彩斑斕的霓裳羽衣。
          “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盼,為各族人民共同發展提供根本遵循。
      0311-85093833
      0311-85093730
      石家莊高新開發區裕華東路245號筑業高新國際裙樓四層
      Copyright©1997-2022 jindal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金大陸展覽裝飾有限公司 冀ICP備10201281號-1 / 法律聲明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丨成 人影片 毛片免人与动费观看丨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丨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